預報記者:李黑豆
站台:march-3
距離第一次看排是四月初的事情了,來第二次的原因是上次看的片段很短,我怕還有很多不足的資訊沒辦法提供給大家,希望再次進到現代大補帖劇場,能多了解這三部戲的共同存在。
今天看的順序是3樓的《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2 樓的《美麗2011》以及1 樓的《禿頭女高音的台北時間》。
《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中的五個片段表現的強度不同、戲和戲之間的默契參差不齊,若要真的以冒犯觀眾為前提好像有沾到一點邊,可是在劇本的精神重現上卻又讓我覺得不夠到位。乍聽之下無意義而不斷重複的言詞,或許對觀眾來說是有某種意義的存在,抑或無意義的謾罵觀眾,還是戲中角色與真實演員的重疊錯置,我反而期待可以玩得更大,這和現代人在玩國王遊戲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和被冒犯之間有著沒來由的微妙共通點。
在《美麗2011》裡,去除了言語部份的煩瑣,留下純粹的肢體、呼吸、視覺、聽覺,純粹的用心來感受這一切的純淨,這好像站在一片廣闊碧綠的湖畔,不時有微風徐徐的吹來、山中鳥鳴清脆入耳、還有湖水淺淺的漣漪。但是美麗的背後總離不開社會價值的窠臼,在排斥、內化、相容和最後達到美麗的過程中,那些不堪的部份卻被導演用溫柔的姿態轉化的很輕很柔,一切盡在不言中。
接著《禿頭女高音的台北時間》和我第一次看到的落差滿大的,看完後,我覺得觀眾大概要先對荒謬劇的解釋有個認識,因為對於「荒謬劇」的定義,在五零年代當時的定義以及現在我們對於「荒謬」的認知不同了,同樣涵括了當代社會現實層面的揭露以及反社會性的種種行為,但是呈現的語言和方式也已經有所變化。
看完了這部戲的感覺讓我感到很混亂,一來戲中的角色名字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在這裡成了各說各話的假象溝通;再著,玩弄語言的邏輯、減少文字的意義性和角色現實人物的真實性格,他們以「既不連貫又無意義」的語言和「多次重複」的音調的反覆再現,也就是企圖用滑稽可笑的語調諷刺生活裡許多的荒誕性,西裝外套變成了報紙,接著又變成了男人的手,階級裡雞毛蒜皮的推敲象徵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卻祇為人類帶來精神的空虛。荒謬劇場是戰後西方社會的一面哈哈鏡,曲折地反映了戰後一代的人們對於現實生活所感覺的荒誕和虛無。
OK,加一加前面寫的現代劇場大補帖,我也已經說太多了,剩下的留給大家親身體驗一下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