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現代劇場大補帖


文:蕭蕭

因為是演前預報,許多內容相關的部份我就不提及了(不是因為我懶惰……)

這是一齣逼你去思考的戲。
所以,在看戲前,最好要先有這個心理準備。

反戲劇、殘酷劇場、荒謬劇場,都不是能讓你帶著今天想要舒舒服服地躺在電視前吃仙貝的小丸子般的心情悠悠哉哉地感受的。

於是看完綵排到現在,我都還是不斷地在思考許多問題。現在我也只能先就目前的思考進程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現代劇場大補帖」,要補什麼?要補,要先有洞;要有夠大的洞,就要先有夠厚的地。如果地不夠厚不夠硬,洞的質就鬆軟,相對而言這個補的動作似乎就稍嫌薄弱了。臺灣戲劇的發展至今仍在多方努力下緩慢地成長,長期以來大約以東方戲劇為本底,中型劇場的缺乏、看戲觀眾的有待培養……這些都是和西方戲劇環境不同的(相較畸形)特色,加上現代幾乎沒有純粹質的時代特性,在這樣的基礎上要去談這三種劇場的反思性,其實是有點危險的──談什麼都不算太顛覆、小劇場革命某種冒險的神秘味道早在不知何時飄散了(或許在他們意識到替窮人吶喊的其實還是中產階級時?)──你,要說什麼?說什麼才不愧對你與所處的時代?

創作,關乎創作者生命的內在本質,經過磨成與轉化,產生作品,那種生命經驗是作品的力量所在。這些劇場型式的革命在當下都是有其巨大意義的,或是消弭界限或是顛覆原有制序,才會有那樣爆炸性的痕跡。我很認真思考這些作品重現的意義和企圖,這三個劇組都很有勇氣,對於事物也都有自己一套的看法,但我沒有被完全說服。再霸道一點吧!既然都這麼年輕,何不玩得更兇一點?歌劇家要唱出多大的聲音,完全取決於自己身體訓練得夠不夠,推翻需要非常強的力道,所以表演上其實更必須要求,否則概念先行會變成一個可怕的陷阱。《冒犯觀眾》的演員都很年輕,有些選段是好看的,期待他們能有更屬於年輕的力道;《禿頭女高音的台北時間》導演相當有想法,在形式上也做了很多嘗試;三個部份裡最能打動我的是鄭志忠的《美麗2011》,打破語言反而說得更多,這個力道是很好的、很夠的,表演和設計都有幫助到編導想說的。

在看的過程裡我不斷將之和我以往所看的戲連結比較,最後一直停留在我腦海裡的是簡莉穎導的《第八日》。雖然她要談的不是劇場,但她很清楚她有什麼話想說,這個作品和自己生命的連結是什麼,為什麼要說,怎麼說最有效,因此她的控訴雖然沒有那麼嚴肅,卻是有力道的。前人們(這五十年發生太多事了)選擇當時對他們而言最有力的方式去打破藩界,2011的我們,那個爆炸的點在哪裡?

很好,在讓觀眾進一步去思索思索思索這件事上它完全成功了!玩味不已啊~個人覺得瞇寫的那篇關於本劇的Q&A實在寫得很好,推薦大家作為戲前導聆!




0 意見:

張貼留言

MJKC 每週看戲俱樂部 http://mjkc.tw
Email: theatre.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