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藝術的定位?

文字: 王志仁
網站: 不累生活頻道 PlayLifeTV

前陣子看完《Re/turn》,今天欣賞《三口組-建國大夢》,七年級的蔡柏璋與林維彥,一樣來自南臺灣,集編導演於一身,台南人劇團與臺灣戲劇表演家,兩者創作上與市場上的迴異,讓我思考起定位問題。


周杰倫的演唱會有沒有可能(或適不適合)發生在戲劇院?黃韻玲的鋼琴演奏夠不夠資格發生在音樂廳?這都是定位上的問題,流行與藝術是二元對立嗎?林奕華導演的作品究竟是娛樂還是藝術?模糊這道界線首推Andy Warhol:他屬於一種氛圍,是解碼(翻譯)過程,矛盾及顛覆──在錯的地點做錯的事卻引爆「美」的吸引力。

這裡的「美」很弔詭,它的藝術性來自「開放的中介」,偏向慾望討好,卻有一種「抗老化的能耐」,此類精神濃縮在Warhol的名言:賺錢的商業是最棒的藝術。賺錢的藝術家?除了迷人還有什麼?

林維彥的創作能量非常驚人,就認識他至今編導演作品超過六部以上,規模橫掃大小劇場,巡迴場次遍及全臺灣,背後也有團隊支持,但其作品定位與方向或許有些模糊,他具備Dario Fo的鋒利,卻少了定位與美學,這也是臺灣戲劇表演家與台南人劇團的主要差異。

文章可附上演出影片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xIvhosquJo

0 意見:

張貼留言

MJKC 每週看戲俱樂部 http://mjkc.tw
Email: theatre.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