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1年4月7日,週四19:30
地點: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排練室(台北市林森北路5巷9號)
之所以會有這個預演,是因為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今年集中火力、一口氣所舉辦的一系列被壓迫者劇場活動中,請到新加 坡戲劇盒藝術總監郭慶亮來臺帶領其中的論壇劇場工作坊,並且在這個工作坊結束之後,排出一齣論壇劇,6月初在新加坡演出,7月初在臺北演出;這個晚上的預 演,主要是該中心或演員們邀請來的親朋好友參與其中,其目的是讓整齣論壇劇的結構流程順走一遍,尤其是因應觀眾的參與互動,讓這些演員盡早接觸並習慣觀眾 介入,然後檢討整個流程各個環節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由於我在預演後的隔天晚上,仍參與了導演與演員的檢討會議,所以底下的筆記其實融合了預演與檢討會議 兩個部分、我所觀察和體會到的一些思索。
劇情描寫一個違章聚落,面對政府與建商財團聯手即將拆除該聚落,提出集體遷移安置的訴求,在事件發展的過程當中,聚 落內外的諸多權力與壓迫的交織,讓處於其中的每個人物都面臨輕重不一的利益相權與兩難困境,戲停在記者會即將召開之前,嘎然而止。從戲劇的表演美學來看, 許多戲劇的細膩度可以再磨,不過有些段落已經發展得情感充沛了,像是慧君照料徐伯那段,應該是當晚頗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然而,從論壇的角度來看,可以有 更多有趣的觀察點。
當晚的親友觀眾,組成的分子應該比較知識菁英傾向,這點從論壇在進行的過程中、若干發言觀眾的語言,就可以明顯感受 到,甚至導致觀眾介入與取代時,也是談論多過於實際行動;不過,若將談論協調時所採取的策略當成是行動前的預演的話,那麼策略的運用也可以視為行動的方 案,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也可以是一種行動(speech-act)。
做為一位有經驗的丑客,郭慶亮很敏銳且靈活地掌控整個論壇的進行節奏與內容,如上段所述,當他發現談論式的取代可能 會佔去太多時間時,他就讓論壇的速度加快,「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時間就可以往前幾個小時;同樣地,其實一般在論壇正在進行的當下,我們是將角色所面臨 到的兩難困境時間暫時停止,我們介入、討論、處理、預演行動方案的可能性。所以很有趣的是,論壇劇場的時間感其實具有一種魔幻性,不禁讓人聯想到波瓦生前 所處的巴西與拉丁美洲,在文藝風格上的確是以魔幻寫實享譽國際,這是論壇劇場在議題討論的政治性之外,難得顯露的美學性。
許多觀眾原本以為這個劇本以及劇情、人物的安排設計,已經將論壇討論的可能性鎖得較為緊牢,因為角色的個別信念強度 都很高,可轉寰的空間似乎不大。也許是臺灣觀眾還不習慣論壇劇場的形式目的,也或許是當晚的觀眾具有較高度的菁英性格,所以有這樣的認知;然而有趣的是, 整個論壇進行了一個多小時下來,發現還是有許多可以切進介入的點,從意志不堅的徐大方下手,或者從老村長徐伯下手,多半都是從親情的側角切入,先企圖解決 或協商內部的壓迫或問題;至於外部的壓迫或問題,在當晚的論壇當中,雖然沒有看到觀眾介入,但是在丑客與觀眾的討論當中,有人提議可以聚眾到議員家門口, 給議員壓力,這種方法還具有臺灣味的。
觀眾是可以選擇介入劇情的時間點的,和日常生活經驗一樣,如果早期發現問題之所在,就可以早期治療;這意思是說,隨 著劇情的演變,問題若不處理或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決,困境就會越來越大,觀眾介入的可改變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因為角色的選擇越來越少。這點其實可以和上段所 謂「論壇討論的可能性鎖得較為緊牢」,相互呼應。
預演結束後,許多朋友留下來、繼續相關的討論與分享,我向淑雅建議應該也要安排到類似溪洲部落或三鶯部落去進行預 演,看看部落的民眾會有什麼反應,畢竟(尤其是菁英性特強的)我們在排練場裡沙盤推演在推演,距離真實還是有一大步距離,我們還是在幫底層敘事,這儼然是 知識分子自以為的負擔。
如果要用一個概念來比喻這齣論壇劇,或可說是「六個尋找空間的劇中人」(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 Space),尋找一處安身立命的生活空間,親近土地與人的關係、住房與社群的關係,進而提昇到對於生活想像與住宅權的空間詩學(按:Gaston Bachelard的現象學經典《空間詩學》,就是從家屋開始現象學詩學描述的;我還在想,演員們或許可以將這部經典做為自己閱讀的功課,讓這齣論壇劇在 質感上,可以兼具辯證空間的詩學與政治)。
來源連結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論壇劇場《小地寶》預演‧觀察筆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MJKC 每週看戲俱樂部 http://mjkc.tw
Email: theatre.tw@gmail.com
Email: theatre.tw@gmail.c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