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演員技法1:建立鏡像

文字: 溫吉興
網站: 劇場猩猩

何謂鏡像?演員在操作表演情緒試做的時候,看著一面鏡子的時候,人的反應非常容易受到鏡面反射的緣故,而產生”欣賞”的舉止,有時,只是靜靜看著自己的臉部表情,有時,則會開始擠眉弄眼,無論如何,透過”看見”鏡中的自己,事實上,演員也只有在看鏡子的時候,才真正看見自己的樣子!

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當你第一眼看見自己的時候,你的判斷可能是,這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不同於你平時看見他人所產生的判斷---這個”人”絕不跟我相同,但是看鏡子的時候,你卻是”看見”平白無故生出來的”被分離的你”,這個你是”我”,它跟影子的作用一樣,卻乏自主的意志力,行動隨你,鏡面裡的自己也是一樣,她跟隨的是你的”有意操作,跟隨的是你的意志力!

在不看見鏡子的時候,我們的意志力也可以使用鏡像,那個是使用”記憶”的調出”視覺殘留”,它是不動的,像是一張張的照片一樣,然後,演員如何使用技巧讓這個鏡像”動”起來?

他假造!是的,它必須得假造!它得”想像”這個鏡像是”會動”的,怎麼會這樣,原因無它,因為它是”想像的假設被動作”,假設的舉動是人的本能性,事實上,人在看鏡子的時候,那樣因為自己”能”看見自己是主導者,而會開始產生”假設”的作為!

假設的作為就是”假的”,因為它包含著”無數種”可能,也就是”可能”的”可能性”!
腦袋裡的鏡象與鏡子當中的鏡像不同,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它”能動”的這個部分.

這得解釋一下,原因是,我們必須了解這樣的一個前提!我們對於我們平日”所謂的動作或表情”其實是環境的產物,我們的舉動或對事務的理解或表示意見主要是來自於”被迫反映”,是的,若不是”經常被迫反映”,我們其實缺乏做出表情或動作來的充足動機!
而缺乏動機,主動去做甚麼表情,其實,只會落入一種循環!你會在”可能性”做完後開始”產生重複”.

再者,人的邏輯思考,本來就是一種自我防護,可能性”不可能”無限制延伸,雖說”身體也可能獨立建立思考”,但並非能一分為二,無限制分裂下去!
身體若說有自己思考的可能性,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類似的,例如:以觸覺取代腦袋鏡像,但是在排練場我們明白這個殘酷的事實,若是缺乏互動或對話或是”被迫反映”的動機,身體很快就開始”產生重複”!

寫到這裡,了解到這樣一個原理,哪演員如何持續操作?

了解了這樣一個被迫性的需要反映,如果只是”試圖”看清楚那個”樣子”能做甚麼?,倒不如去”試著了解”或是”理解”這個鏡象看起來像是甚麼?它需要連結到其他的資料庫,比對一下,在甚麼情況下,有類似的表情?而那是一個甚麼樣的”過去經驗”,那個記憶的場景,有著甚麼樣的”人”事”物”,那時的”被受迫反映”的過程是如何的!

被受迫的反應是”真”,主動的試圖主導的是”假”!
這兩種決定都是人的決定,無關好壞,只有使用者的態度和判斷,會決定別人如何觀看罷了!

你看見鏡子中的自己時,你會有兩種反應,一是,你不動聲色,但是你開始在”猜”或是”回想”這個”樣子”的由來是怎麼回事,你可能看見自己的黑眼圈,然後,,開始採取”認同作用”,心裡想的是,對喔!我這幾天是如何疲倦,是如何睡眠不足,你採取認同作用的時候,你便開始腦袋跑這些資料及訊息,重點是你想了解是怎麼一回事,你想理解鏡像!

二是,你會擠眉弄眼,你不喜歡這個鏡像,你要有”去認同”的可能性,你會想要處理這個鏡像,讓它看起來不會是.....,是甚麼?是你待會可能出門,人家看見的那個樣子,所以你會”開始處理”它,讓它看起來,甚麼都可以,但是就是不能是這樣的!這是去認同作用!

這跟演員操作鏡像的技巧,它的關鍵就是,你看見鏡像,那個”你”,其實是代表”觀眾的眼睛”,無論你是認同或去認同,靜止或動作,”觀眾都會如此思考”!

所以,這個技巧,是將觀眾”算”進來的設計技巧,你會了解或安排,你不動的時候,觀眾其實在猜你之前發生過甚麼事,你主導動作開始去認同,觀眾會接收新資訊,這個演員或腳色,對於剛才不動在”在猜”的事情的”被迫性反應是甚麼?”

這說明一件事情,表演者不可能一直讓觀眾在猜事情或是想像發生甚麼事情,它們必須不斷”看見”事情,想像方能繼續下去!(反向來說,你也不能完全不讓觀賞者有時間想像,如果它一直忙著看見事情的話!)

水墨畫裡的留白,其原理是相同的!

來源連結

0 意見:

張貼留言

MJKC 每週看戲俱樂部 http://mjkc.tw
Email: theatre.tw@gmail.com